李剑,女,中共党员,宁夏海原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第四代传承人,中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品牌管理师。2009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广告传播学专业并创建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她被誉为让宁夏非遗走出深闺第一人,先后被评为银川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宁夏中小企业协会党委委员、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协会会长,全球杰出青年代表、国际青年创业计划宁夏区—YBC使者、感动宁夏十大青年创业人物、宁夏十大巾帼创业之星。
公司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使命,以“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为发展定位,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经过两代传承人近20年的坚守,已发展成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业务集合非遗产品研发设计、销售推广,非遗传承教育、文化扶贫培训、科技互联网、传统文化传播输出等。
担任公司董事长的李剑,带领团队历经10年的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也受到了国家部委、自治区及银川市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的肯定和鼓励,先后荣获:
国家级众创空间“艺盟文创5+6”众创空间、中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自治区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基地、自治区巾帼扶贫车间、自治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特色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训(剪纸)基地、宁夏著名商标、宁夏名牌产品、宁夏特色品牌、宁夏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有她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坚持创新的工匠精神,也鼓励着她争做传统文化产业的领跑者。
不忘传承开办企业 坚守初心一路追梦
1985年出生于海原县兴仁镇的李剑,自幼受母亲影响,酷爱剪纸艺术。李剑为传承和发扬母亲伏兆娥的精湛剪纸技艺,也为使民俗文化走出宁夏走向世界,她“传承非遗,坚持不懈”,2009年6月,从西安工程大学广告传播学专业毕业的她,回到宁夏,用仅有的10万元成立了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公司,开始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保护工作,同时利用公司现有生产模式开发出多种高端剪纸礼品、艺术品、收藏品。尤其是2009年李剑带领公司设计团队自主研发的“丝绸卷轴剪纸条幅”突破了传统剪纸作品不易携带、不便展出的弊端,一经推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此项发明荣获2009年度全国“妇女手工制品最佳创意奖”,全国仅有四家单位获此殊荣,在创业初期就在非遗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该技术的革新,在2010年为宁夏剪纸产业直接带动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目前该项作品已成为中阿博览会的指定礼品。
她还与省妇联成立宁夏妇女手工制品协会,走上“企业+学校+协会+艺术家+农户”经营模式。经过几年的打拼,如今已在银川市兴庆区、金凤区分别开设了名人艺术礼品馆、礼品形象店。在西夏区镇北堡成立了妇女手工制作基地,麾下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术家2名,自治区级“剪纸、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术家6名,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她还开创实现农村妇女居家就业,只签约的妇女手工制作者多达1200多人。
她深知品牌效益,先后创立了“伏兆娥剪纸”、“福兆源”、“回乡风情”等多个品牌,2016年公司总销售额达到600万元,2017年则突破1000万元。
她对个人在工艺美术行业孜孜不倦,已获得中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她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大奖。作品《母亲的窗花》在“宁夏剪纸艺术作品展”中荣获三等奖,作品《奔小康》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二等奖,作品《喜上眉梢》在“和谐之歌——人·自然·鸟”爱鸟周系列宣传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此外,2015年李剑设计的《封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编号第2307424号,专利号ZL201230420552.X。
创建传统文化传承馆 保护发掘传统文化
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是她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2016年在银川IBI育成中心投资建设1200平米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馆,馆内集中汇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如剪纸、刺绣、砖雕、编织、抟土瓦塑等非遗项目。
传承馆面向广大市民、爱好者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承普及活动,提高市民对于非遗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
联合社区、学校、商圈,农村,开展了非遗四进活动,同时为中小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传承课堂扩大传承群体,现已对接了银川一中、银川二中、银川唐中、金凤区第三小学、银川市二十一小等20多所中小学校的传统文化体验,接待学生累计已达3000人次。通过教育讲解和文化体验,使更多的市民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传统手工艺与传统文化。
搭建妇女手工技能帮扶站 带动妇女就业促经济发展
通过深耕传统文化产业9年的实践摸索,李剑深知“消费者的需求卖点”。她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建立非遗产品产学研基地,专注研发有市场潜力的手工艺品,并且一直将提升移民妇女手工技能水平作为主要工作。
她在移民村镇建立手工技能帮扶站,创新移民妇女帮扶模式。她创造性的提出“公司+传承人+移民妇女”新模式,以“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助力精准脱贫,充分利用艺盟文创稳定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将移民妇女生产的精美手工艺品推向市场。她以公司带头人的身份搭建了银川市良田镇兴源村、丰登镇润丰村、洪广镇欣荣村和光荣村,中卫市德盛村和兴源村,吴忠市中宁县、石嘴山市惠农区水城民生社区、青铜峡市叶盛镇稻香园村等近10个手工技能帮扶站点,开设职业课堂,剪纸、刺绣、布艺、雕刻、非遗产品设计等课程,开展移民妇女手工技能培训班30班次,累计培训我区建档立卡户、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目标群体1500人次,同时与980多位移民地区妇女签订灵活就业合同,定期收购培训结业的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制作手工艺品,并完成手工成品回购10000余件,实现人均年增收12000元。她的这一小步举措,不仅提升了移民妇女的自信心、社会地位,更是对当地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开展文化先行活动
除了开发有创新的非遗手工艺品,公司还定期的将陈列在馆内的传统文化工艺品、凝结在传承人手中的非遗文化走进老百姓身边,以静态展示与现场演示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近距离、生动形象地向各民族和广大市民呈现出来,让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更多地接触传统民族,让传统民族文化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2017年,李剑带领公司与自治区文化厅、银川市文广局、银川市图书馆等单位及企业举办传统文化普及活动10次、非遗文化展览12场、传统文化演艺5次,并在银川市引起了广泛的认同和参与。为丰富各民族文化生活,开展传统文化 “四进六送”传承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圈,送展览、送培训、送演出、送传承、送讲座、送体验。例如开展“传统文化社区周末聚”、“金剪子”剪纸技艺网络大赛、非遗就在身边情景讲座、我是非遗“小传人”演讲比赛等品牌活动,增强活动的互动和体验,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展示宁夏地区各民族文化成果,彰显非遗的时代魅力,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
打造5+6众创空间 推动文化经济发展
艺盟文创建立非遗资源定向开发协同生态体系,搭建平台让非遗产品“走出去”,将非遗文化传播推广至国际。与高等院校采用产学研的合作方式,建立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并打造“艺盟文创5+6”众创空间,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尖端文创人才,培育本土创新创意人才,提升文化产业综合水平,为文化产品创意研发、品牌推广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已成功孵化小微企业14家,其中文化创意产品公司4、特色文化企业3家、文化旅游企业5家、培训学校2家,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数400人,年经济效益达800万元。同时,形成了“匠人为血、公司为体、创新为脑、联盟为腿、文化为血脉” 的一条完整可复制的非遗文创生态链体系。
践行公益慈善事业 担当回报社会责任
李剑始终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只有真情的回报社会,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依赖和支持而不断发展壮大。她带领团队一直走在公益、志愿服务这条路上,她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她认为,一个企业致力慈善和公益行动,虽然眼前会吃点亏,但是从长远看,这是企业和个人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每当社会举办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她带领公司携带传统文化艺术品第一时间积极加入;每当贫困妇女需要一份收入让孩子有钱上学,她立刻进行调研,在当地开办手工技能培训班,加大对移民妇女手工艺品的回收力度;每当社会举办工艺慈善活动,她总是立刻挑选优秀的文化产品进行拍卖,并将获得善款全部捐赠……她认为做公益慈善事业,不仅可以凝聚文化事业者达成同样的公益诉求,还有利于传统文化、风俗民俗的交流和理解。公益慈善是事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求助、互助,其中就有很多各行业各地域互帮互助的鲜活事例,久而久之,因为互助,彼此成了朋友。
她觉得,任何时候,善行总会带来收获,她带领公司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的行列,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我们的社会弱势群体,用点点火热的心点亮事业之光,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发展无止境,前进永不停。李剑在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普及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当初为什么出发、最终为什么,带领整个公司团队,努力将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继承好、发扬光大,凝聚成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铸就更辉煌的文化事业硕果。
附件:企业家生产经营活动照片
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关心传统文化发展,鼓励公司做
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银川市市委书记姜志刚调研公司在妇女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方面的工作
非遗体验亲子周末聚
金凤区良田镇妇女手工技能培训承办单位负责人李剑讲话
2016年金凤区良田镇妇女手工技能培训班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