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院长
分管科研工作、研究生工作
个人简介:
姓名:张彬
出生年月:1990.3
政治面貌:党员
学位:博士
职称导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和人才称号:
[1]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2]陕西省“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
[3]陕西省高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
[4]《艺术设计研究》(CSSCI)、《中华戏曲》(CSSCI)、《丝绸》(CSCD)、《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核心)、《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文化创意》、《工业工程设计》等期刊编委/外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
传统服饰文化、服饰艺术考古、服饰创新设计
教育、工作背景:
[1]2024.12—,教授
[2]2021.6—2024.12,副教授
[3]2023.5—,山西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4]2018.9—2021.6,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博士
[5]2015.9—2018.6,中国戏曲学院,艺术设计研究,硕士
[6]2010.9—2014.6,中国戏曲学院,艺术设计,本科
科研方面: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2CB165)
[2]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7批特别资助项目(2024T170537)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2023M742183)
[4]主持.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陕人才办函〔2022〕)
[5]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4J001)
[6]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022J001)
[7]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4QN103)
[8]主持.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3010079)
[9]主持.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3JZ036)
[10]主持.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2LW51)
[11]主持.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科研计划项目(107020623)
论文方面:
[1]第一作者.唐代女子鸟形冠再考[J].艺术探索,2025(4)CSSCI
[2]第一作者.佚名《歌乐图》歌舞大曲图像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5)CSSCI
[3]独立作者.宋杂剧首服“诨裹”的形制与流行原因[J].艺术设计研究,2024(1)CSSCI
[4]独立作者.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丁都赛砖雕看宋杂剧服饰时尚[J].戏曲研究,2024(3)CSSCI
[5]第一作者.Research on the Color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ashion Design[J].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2024(9)SCI三区
[6]独立作者.宋与辽金杂剧服饰交融与互鉴——以簪花、吊敦为例[J].装饰,2023(10)CSSCI
[7]独立作者.冠作鸟象——唐代女子首服“鸟冠”考释[J].艺术设计研究,2022(1)CSSCI
[8]第一作者.五代乐舞伎服饰研究——以“陕西冯晖墓乐舞彩绘砖雕”为例[J].中国美术研究,2021(3)CSSCI
[9]独立作者.济楚衣裳眉目秀:宋杂剧脚色服饰研究[J].艺术探索,2021(6)CSSCI
[10]独立作者.宋代女子首服“盖头”考释[J].装饰,2020(6)CSSCI
[11]独立作者.唐代参军戏角色服饰的考证与推定[J].中华戏曲,2020(2)CSSCI
[12]第一作者.从《张协状元》看宋人服饰与人物形象塑造[J].浙江学刊,2020(1)CSSCI
[13]独立作者.“东涂西抹,笑语浮华”——宋代戏剧化妆“粉墨涂面”考[J].装饰,2019(7)CSSCI
[14]独立作者.《打花鼓》绢画中的人物服饰研究[J].装饰,2018(3)CSSCI
[15]独立作者.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参军戏俑人物服饰研究[J].装饰,2018(10)CSSCI
[16]独立作者.“诨砌随机开笑口”——宋杂剧首服“诨裹”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4)CSSCI
[17]独立作者.宋代戏剧服饰与时尚——以“四方宋代铭文杂剧砖雕”为例[J].艺术设计研究,2018(4)CSSCI
[18]独立作者.宋杂剧丁都赛砖雕人物服饰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8(3)CSSCI
[19]第一作者.陕西韩城宋墓杂剧壁画人物服饰考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5(2)CSSCI
[20]第一作者.《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特征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毛纺科技,2024(9)全国中文核心
[21]独立作者.南戏角色服饰及其程式性特征研究[J].四川戏剧,2024(1)全国中文核心
[22]独立作者.从拟兽/拟神/拟人表演看先秦戏剧服饰[J].美术大观,2020(10)全国中文核心
[23]独立作者.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当代会展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9(11)全国中文核心
[24]独立作者.宋杂剧人物服饰研究——以“丁都赛砖雕”为例[J].四川戏剧,2018(7)全国中文核心
[25]第一作者.唐代参军戏服饰在现代表演服饰中的创新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25(2)中文核心
[26]第一作者.辽代散乐服饰元素在表演服饰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24(4)中文核心
[27]独立作者.汉代百戏之角抵戏、乐舞杂戏服饰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3(6)中文核心
[28]独立作者.宋代春节礼俗中的服饰文化[J].服装设计师,2025(2)
[29]独立作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秦代角抵戏人物服饰研究[J].服饰导刊,2023(2)
[30]独立作者.元杂剧服饰与妆饰探析[J].服装设计师,2023(1)
[31]独立作者.传统祥瑞织绣纹样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女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民族艺林,2023(1)
[32]独立作者.唐代长安大面、踏摇娘歌舞戏服饰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33]第一作者.汉服热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声[N].中国贸易报,2022-4-28
[34]独立作者.宋杂剧艺术发展的历史语境[J].民族艺林,2021(4)
[35]第一作者.汉服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艺术研究,2021(1)
[36]独立作者.服饰视域下的杂剧艺人角色身份考证——以“四方宋代铭文杂剧砖雕中的‘杨揔惜’、‘丁都赛’”为例[J].工业工程设计,2020(6)
[37]第一作者.中国高校古代服饰史研究的另一视角[J].服饰导刊,2020(2)
[38]第一作者.基于当代会展设计研究现状的对策分析[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2)
[39]第一作者.继承与新变:关于对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女子首服帷帽的探讨[J].服装设计师,2019(2)
[40]独立作者.民族传统元素符号在当代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民族艺林,2018(4)
[41]独立作者.戏曲文化推广展示空间的构成与分割[J].西江文艺,2017(11)
著作方面:
[1]专著.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服饰研究[M].中国纺织出版社,2024.9
[2]专著.唐代戏剧服饰研究[M].中国纺织出版社,2025待出版
科研获奖:
[1]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奖教金”(2024)
[2]西安市“碑林五四青年奖章”个人(2024)
[3]“首届物质文化与设计研究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三等奖(2022)
[4]“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入选奖(2021)
[5]“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
[6]《装饰》杂志(CSSCI)优秀论文奖(2019)
[7]“第十一届国戏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8)
学术兼职:
[1]中国考古学会,会员
[2]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员
[3]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会员
[4]西安设计联合会,会员
[5]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汉服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术活动:
[1]“中国美术与书法的传统、传承与传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中国•北京,2024,作主题发言
[2]中国传统戏剧研究新趋势暨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山西•太原,2024,作主题发言
[3]第二届宋代考古与文物学术研讨会,河北•保定,2024,作主题发言
[4]宋韵服饰创新设计研讨会,浙江•杭州,2024,作主题发言
[5]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陕西•西安,2024,作主题发言
[6]第二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青年编委会暨纺织青年科学家论坛,陕西•西安,2023,作主题发言
[7]无名的艺术史——2023首届物质文化与设计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23,作主题发言
[8]第三届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研讨会,陕西•西安,2023,作主题发言
[9]第六届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广东•深圳,2023,作主题发言
[10]首届宋代考古与文物学术研讨会,河北•保定,2022,作主题发言
[11]第四届“华夏衣裳”中国高等院校服装史教学与学术论坛,浙江•宁波,2022,作主题发言
[12]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与设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河南•郑州,2022,作主题发言
[13]第六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江苏•南京,2021,作主题发言
[14]西安唐代文化史2021年年会,陕西•西安,2021,作主题发言
联系方式:
E-Mail:zhangbin1406@126.com
陕西省高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青年创新团队,科研经费充足。欢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考古学、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戏剧与影视、音乐与舞蹈、艺术学等跨学科优秀考生,报考本团队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