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唐一博:在自己的专业做一颗闪闪发光的星

发布时间:2022-06-17浏览次数:

近日,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3班唐一博同学设计的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会徽,在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第一届会员大会上正式亮相。

此次会徽征集活动自2022年3月开始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领导精心安排和指导下,视觉传达系师生积极响应与支持,经过视觉传达系老师们的认真遴选,最终从150多份作品中挑选出了5套优秀的设计方案,并经过最终的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最终确定了由唐一博同学设计的会徽方案。

01  一颗星的投入

21岁的唐一博,来自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采访中,他腼腆地说到自己只是在喜欢的专业领域做了一件很投入的事情。此次成功入选,感谢学校和学院老师对自己的指导,感谢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认可。

在设计会徽的过程中,唐一博在指导老师任晓辰带领下以旅游委员会“旅游促进和谐发展和交流互鉴”的宗旨和目的为切入点,同时加入了对于不同城市和地区间在文旅方面的团结、交流、合作、发展和友谊的设计理念来进行创作。确定了基本理念后,他先后选出了“和谐”“传承”“包容”等18个设计关键词和“钟楼”“大雁塔”“纽带”等11个设计元素。


唐一博手稿


第一版手稿设计了19个雏形,再将19个雏形反复比对,不断尝试、打磨,最终确定了“丝带”和“钟楼”两个核心元素来传达设计理念。




唐一博手稿

丝绸是纽带,将城市和地区紧紧相连,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而委员会首字母U字符本身也有着积极向上、创新发展的含义。把二者变形结合,它便是象征包容一切、开拓前进、团结一致、和谐发展、连接不同城市与地区的一条纽带。由于发起城市西安,建都历史悠久,文化产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因此也选择了钟楼的简化形象作为设计的上半部分,既是委员会发起城市西安的地标性建筑,代表西安,又可以看作是整个传统文化的缩影。在突出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形象同时,也不显突兀和刻意。两部分穿插结合,给予图形动势,其意在反映出文化旅游以及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同时又面向世界,把多彩的文化、真诚的友谊、创新的精神和自由的态度带给每一座城市,带向每一个人。



唐一博手稿


02 一颗星的成长

从高中起唐一博就喜欢设计,他被设计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可能性深深吸引。在设计会徽期间,面临课程紧、作业多的情况下他仍坚持不懈,常常是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完成当日的作业和设计进度。他调侃道:“做图累了就做作业换换感觉,作业写累了就做图换换脑子。”两个状态无缝切换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精益求精。




秉承着坚持的信念和用心的态度,他的作品从150多份作品中崭露头角,再从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的5套作品中脱颖而出,前后历时3个多月的反复修改和精雕细琢,最终成功入选!当他的指导老师任晓辰发来会徽入选消息后,唐一博惊喜之余也觉得十分感激。因为正是在学院和老师的教导与鼓励下,他不仅学到了更多的设计经验,得到了充分锻炼,也让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坚定,更有信心!



“你可以迷茫,但不能虚度,要努力做自己专业领域里最闪亮的那颗星。”这是唐一博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大学期间他认真对待每一门专业课,认真学习每一个专业知识,还主动报名参加了设计辅导班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闲暇之余会去看画展、艺术展,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还在小红书开设了个人账号,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已知边界不断探索,不断挑战。




指导老师评语


任晓辰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系副系主任讲师


唐一博是一位非常踏实、认真、负责的同学,对待专业有热情,对待挑战有韧劲,不论是平时上课、做作业还是设计实践活动都能按时高效完成。

希望他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继续坚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断攀登,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有目标、有规划、敢尝试、有信心;21岁的西工程大男孩唐一博秉承着“学到老设计到老,设计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未来还会继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攀登!

(转载自西安工程大学微信公众号)